联系地址: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1244号 
(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主楼四楼)
            联系电话:027-86561012 / 86566846
            邮箱:lvshiji2020@163.com
        
| 
 建设单位  | 
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 | ||||
| 
 项目名称  | 
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与评价  | ||||
| 
 建设地址  | 
 武汉市东湖开发区高新四路18号  | ||||
| 
 项目简介  | 
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于2008年7月投产,位于武汉市东湖开发区高新四路18号,主要产品为12寸集成电路晶片。  | ||||
| 
 企业联系人  | 
 陈 * *  | 
 联系电话  | 
 1810867****  | ||
| 
 项目负责人  | 
 张  丽  | 
 技术负责人  | 
 陈  强  | ||
| 
 参与项目人员名单及资质证书号  | 
 职  责  | 
 姓  名  | 
 职称/职务  | ||
| 
 项目负责人  | 
 张  丽  | 
 工程师  | |||
| 
 报告编写人  | 
 张  丽  | 
 工程师  | |||
| 
 报告审核人  | 
 陈  强  | 
 高级工程师  | |||
| 
 技术负责人  | 
 陈  强  | 
 高级工程师  | |||
| 
 现场调查 
人员及时间  | 
 张  丽、陈  强 
2022.10.27  | 
 建设单位 
陪同人  | 
 陈 * *  | ||
| 
 现场采样 
人员及时间  | 
 朱灿松、路昊、陈强、张丽、耿宏波、秦梓航、 
熊佳琪、李克梅 
2022.11.8至2022.11.11、2022.11.14、2022.11.15、2022.11.18  | 
 建设单位 
陪同人  | 
 陈 * *、吕 * *  | ||
| 
 实验室检测人员及时间  | 
 李婕、邬姗姗、甘晓峰 
2022.11.8~2022.12.2  | ||||
| 
 报告专家 
评审时间  | 
 —  | 
 正式报告 
出具时间  | 
 2022.12.7  | ||
| 
 建设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| 
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结果,确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:(1)化学有害因素:臭氧、过氧化氢、氨、氟化氢、氟化物、氯化氢及盐酸、氯气、硫酸、磷酸、硝酸、乙硼烷、磷化氢、异丙醇、三氟化硼、二氯乙烯、六氟化硫、氢氧化钠、氢氧化钾、砷化氢、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氮氧化物、乙酸、甲醇、环己酮、甲酚、乙酸丁酯、乙酸戊酯、吡啶、钨及其化合物、萘、三氟化氯、三氟化氮、三氯化硼、三氯化铟、一氧化二氮、苯、甲苯、二甲苯、乙苯、丙酮、溴化氢、四甲基氢氧化铵(TMAH);(2)物理因素:高频电磁场、超高频辐射、紫外辐射、工频电场、激光、噪声;(3)放射性因素:X射线。  | ||||
| 
 职业病 
危害因素 
检测结果 
职业病 
危害因素 
检测结果  | 
 职业病危害因素  | 
 检测样品数(工种)  | 
 超标样品数(工种)  | ||
| 
 臭氧  | 
 12  | 
 0  | |||
| 
 砷化氢  | 
 5  | 
 0  | |||
| 
 氯气  | 
 6  | 
 0  | |||
| 
 磷化氢  | 
 12  | 
 0  | |||
| 
 三氟化硼  | 
 4  | 
 0  | |||
| 
 氯化氢及盐酸  | 
 11  | 
 0  | |||
| 
 氢氧化钾  | 
 1  | 
 0  | |||
| 
 氟化氢  | 
 18  | 
 0  | |||
| 
 过氧化氢  | 
 15  | 
 0  | |||
| 
 氨  | 
 23  | 
 0  | |||
| 
 硫酸  | 
 14  | 
 0  | |||
| 
 氟化物  | 
 3  | 
 0  | |||
| 
 一氧化碳  | 
 8  | 
 0  | |||
| 
 异丙醇  | 
 21  | 
 0  | |||
| 
 磷酸  | 
 6  | 
 0  | |||
| 
 乙酸  | 
 4  | 
 0  | |||
| 
 环己酮  | 
 2  | 
 0  | |||
| 
 甲酚  | 
 2  | 
 0  | |||
| 
 乙酸丁酯  | 
 2  | 
 0  | |||
| 
 乙酸戊酯  | 
 2  | 
 0  | |||
| 
 乙二醇  | 
 4  | 
 0  | |||
| 
 环己酮  | 
 3  | 
 0  | |||
| 
 吡啶  | 
 2  | 
 0  | |||
| 
 钨及其化合物  | 
 6  | 
 0  | |||
| 
 萘  | 
 2  | 
 0  | |||
| 
 氮氧化物  | 
 5  | 
 0  | |||
| 
 二氧化碳  | 
 21  | 
 0  | |||
| 
 三氯化铟  | 
 2  | 
 0  | |||
| 
 苯  | 
 2  | 
 0  | |||
| 
 甲苯  | 
 2  | 
 0  | |||
| 
 乙苯  | 
 2  | 
 0  | |||
| 
 二甲苯  | 
 2  | 
 0  | |||
| 
 二氯乙烯  | 
 2  | 
 0  | |||
| 
 甲醇  | 
 4  | 
 0  | |||
| 
 丙酮  | 
 2  | 
 0  | |||
| 
 噪声  | 
 51  | 
 0  | |||
| 
 紫外辐射  | 
 46  | 
 0  | |||
| 
 高频电磁场  | 
 108  | 
 0  | |||
| 
 超高频辐射  | 
 31  | 
 0  | |||
| 
 工频电场  | 
 70  | 
 0  | |||
| 
 微波辐射  | 
 11  | 
 0  | |||
| 
 X射线  | 
 44  | 
 0  | |||
| 
 评价结论 
与建议  | 
 检测结果均符合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:化学有害因素》(GBZ 2.1-2019)、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:物理因素》(GBZ2.2-2007)、《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》(GBZ 115-2002)和《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》(GB 18871-2002)的要求。  | ||||
| 
 技术审查 
专家组 
评审意见  | 
 —  | ||||
| 
 现场照片  | 
 | ||||
| 
 备注  | 
 —  | ||||